刘文洲副主任医师
西电集团医院 中医科
气虚血瘀证是一种以气虚血瘀为表现的症状。常因久病气虚,逐渐导致血瘀气滞所致。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晦暗,倦怠乏力,气短懒散,痛如荆棘,常见于胸胁,痛动,拒按,舌质淡或暗,有紫点,脉沉。气虚血瘀证的特点是虚实相生,气虚血瘀的症状是辨证的重点。面色苍白,倦怠乏力,气短懒懒,为气虚证;气虚输血无力,血流缓慢,最终导致瘀血阻络,面色呆滞;血瘀、不通、疼痛,所以疼痛就像是一根刺,不肯按。心肝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,所以疼痛多出现在胸胁;气虚舌淡、血瘀舌暗、脉深主内、脉涩主瘀是气虚血瘀证常见的舌脉。
王竹副主任医师
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
气虚血瘀是指气虚无力,血流缓慢,久而久之血瘀。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暗淡、乏力、精神萎靡、心悸失眠、胸胁疼痛。一般表现为固定性疼痛、拒绝按压、夜间疼痛加重、痛经、闭经、四肢关节疼痛、皮肤青紫有瘀斑、瘀点,或中风、偏瘫、心绞痛。一般舌质淡暗、紫或有瘀斑瘀点,脉沉涩。治疗方法是益气活血,化瘀通络。常用药物有血府逐瘀汤、身痛逐瘀汤、膈下逐瘀汤、少腹逐瘀汤,或桃红四物汤、补阳还五汤、四君子汤。常用药物有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,益气健脾;当归、生地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地龙活血化瘀;桔梗、柴胡、枳壳,理气,达到气血兼治的目的。具体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王竹 副主任医师 |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
孙万森 主任医师 |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
刘昳 主任医师 |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科
刘昳 主任医师 |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科
王竹 副主任医师 |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
孙万森 主任医师 |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
何好臣 副主任医师 |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
王竹 副主任医师 |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